Vps37a通过控制胰高血糖素受体定位来调节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点评理由: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在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不同的信号差异调节的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内体蛋白Vps37a通过改变细胞内受体定位,通过cAMP/PKA/p-Creb信号通路影响葡萄糖产生与Gcgr信号下游的脂质利用。研究发现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肝葡萄糖生成(HGP)是全身葡萄糖稳态的关键生理过程。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糖异生和糖原分解来刺激HGP,以维持正常血糖,这些途径的过度激活会导致空腹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IR)[1]。然而,精确控制HGP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
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是一种B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肝脏胰高血糖激素作用的主要调节器。通过与质膜(PM)上的胰高血糖素结合激活复杂的信号级联反应,其中Gαs亚基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PKA)/cAMP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启动cAMP介导的糖异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C)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CK1)的诱导。此外,Gαq亚单位通过磷脂酶Cε(PLCε)介导的三磷酸肌醇(IP3)生成发挥作用,并通过诱导依赖INSP3R1的钙从内质网流出到线粒体来刺激脂肪酸的β氧化[2]。尽管经典观点认为GPCR激活的信号仅发生在PM,但现有证据表明,在不同的细胞内隔室中,A类GPCR的G蛋白信号揭示了信号调节的额外复杂性。在外部配体结合时,GPCR被GPCR激酶磷酸化,GPCR激酶募集胞质β-arrestins,导致受体内化到内体,用于溶酶体降解[3]。对于代谢相关的B类GPCR(如Gcgr)是否同样适用尚不清楚。
近日,由德国糖尿病和癌症研究所的Anja Zeigerer领衔的研究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内体蛋白Vps37a通过改变细胞内受体定位,使葡萄糖产生与Gcgr信号下游的脂质利用分离。肝细胞特异性沉默Vps37a导致Gcgr在内胚体中积累,导致cAMP/PKA/p-Cre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导致糖异生,而不影响β氧化。该研究揭示了体内信号传导对代谢疾病的贡献,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鉴于ESCRT-I机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中的拟议作用[4],他们研究了ESCRT-I成分在肝脏代谢调节中的作用。ESCRT-I是一种异四聚体复合物,包括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Vps28、Vps37(a-d)等。他们发现VPS37A的表达在严重NAFLD患者中显著降低(43%),而TSG101和VPS37C在NASH患者中仅分别出现轻微降低或增加(图1A-1C),而VPS28和VPS37B未受影响。这些数据表明VPS37A在NAFLD中具有特殊作用,低水平的VPS37A与肝脏健康受损相关。由于NAFLD的严重程度通常与T2D发病率的增加有关,他们在肥胖和T2D患者队列中筛选了ESCRT-I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与第一个患者队列一致,肥胖和T2D患者的VPS37A表达与VPS37B一起显著降低(56%,图1D),而其他ESCRT-I成员没有改变。这些数据强调了VPS37A表达水平与代谢受损的负相关性,表明VPS37A在T2D和NAFLD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探索Vps37a的代谢作用,他们通过尾静脉注射含有Vps37a-siRNA的脂质纳米粒子(LNP),在小鼠肝细胞中体内沉默(KD)Vps37a。在丙酮酸盐和甘油耐受性试验期间,Vps37a的降低导致HGP显著增加(图1E),表明Vps37a在HGP中具有优先作用。体内Vps37a KD后,糖异生酶G6Pase和Pck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图1F-1J),进一步支持葡萄糖生成的激活。糖异生的上调伴随着叉头转录因子XO1(Foxo1)和dGcgr表达的增加(图1F)。他们进一步地研究了Creb的磷酸化,已知Creb可诱导糖异基因的转录激活。有趣的是,他们在Vps37a耗尽的肝脏中观察到基础p-Creb显著增加(图1I和1J),这与糖异生基因上调一致。

图1 肝脏中Vps37a的消耗导致葡萄糖生成增加
为了测试Vps37a是否调节胰高血糖素反应性,他们对小鼠进行了胰高血糖激素刺激试验。Vps37a KD小鼠在胰高血糖素刺激后30-60分钟血糖水平升高(图2A),表明胰高血糖激素诱导的HGP活化增加。这在原代小鼠肝细胞中得到证实(图2B)。与胰高血糖素信号的过度激活和随后肝脏中糖原分解的启动一致,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图2C)。由于Vps37a KD已经导致基础p-PKA底物和p-Creb增加,他们想知道胰高血糖素刺激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强这种诱导作用。事实上,胰高血糖素治疗诱导原代肝细胞中p-PKA底物和p-Creb水平更大的增加(图2D-2G),这表明Vps37a耗竭启动了胰高血糖素向更强反应的信号传导。一致的是,胰高血糖素刺激进一步增加了Vps37a耗尽的肝细胞中G6pc和Pck1的表达(图2H和2I)。胰高血糖素信号的激活对cAMP/PKA/p-Creb途径是特异性的,因为他们没有观察到体内胰高血糖激素刺激后AMP激活的PK(AMPK)或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的变化(图2J、2K)。此外,体外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基因表达无变化(图2L)。这与ATP水平不变一致(图2M),表明Vps37a KD诱导cAMP不足以激活AMPK。
尽管在胰高血糖素刺激下,PLCε从PM到胞质溶胶的易位减少了20%(图2N和2O),但这种减少对下游钙/钙调素依赖性PK II型(CaMKII)的磷酸化水平没有影响,这与受体所占比例而非蛋白质水平对信号效力很重要的事实一致[5]。重要的是,他们在Vps37a KD后观察到肝脏和血脂参数没有变化,表明Gcgr信号对脂质代谢没有改变。这些结果表明Vps37a的缺失激活了胰高血糖素介导的cAMP/PKA/p-Creb信号传导,导致随后糖异生和HGP的选择性增加,而不改变脂质稳态。


图2 Vps37a KD导致胰高血糖素信号过度激活
肝脏中负责p-Creb的cAMP依赖性激活和伴随的糖异生诱导的主要信号通路由Gcgr调节[6]。因此,观察到的Vps37a KD诱导cAMP/PKA/p-Creb通路表明Vps37a在Gcgr信号传导中的潜在作用。为了确定Vps37a的代谢作用是否依赖于Gcgr,他们从肝特异性Gcgr敲除(KO)小鼠(Gcgr-/-liver)中分离原代肝细胞,并分析Vps37a KD是否能激活糖异生。在杂合Gcgr-/-liver中Gcgr-KO肝细胞Vps37a降低50%可诱导胰高血糖素刺激的p-Creb活化以及G6pc和Pck1表达增加,但纯合Gcgr-/-liver并没有(图3A-3C),证实了Gcgr依赖性。
为了评估在Vps37a KD上观察到的葡萄糖生成增加是否也依赖于体内的Gcgr,他们使用Gcgr拮抗剂IUB396抑制了胰高血糖素诱导的原代小鼠肝细胞p-Creb活化。有趣的是,在丙酮酸刺激前腹腔内注射IUB396完全阻断了Vps37a降低后HGP的增加(图3D和3E),支持了Vps38a KD的代谢作用通过Gcgr发生的观点。

图3 Vps37a通过Gcgr调节cAMP/p-Creb信号
由于HGP的过度激活是T2D的标志,他们测试了Vps37a KD下对葡萄糖输出的刺激作用是否会表现为代谢受损状态。他们通过每两周注射一次LNP来降低喂养高脂饮食(HFD)小鼠的Vps37a,有趣的是,在HFD 13周时,Vps37a KD小鼠出现了增强的高血糖(图4A),这表明Vps37a KD对HGP的刺激作用导致葡萄糖稳态的进一步失衡。事实上,HFD喂养的Vps37a KD小鼠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差的葡萄糖不耐受(图4B),同时AUC更高(图4C),IR水平的稳态模型评估也增加(图4D)。
为了了解Vps37a KD对葡萄糖稳态的影响是否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他们检查了胰岛素注射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p-AKT的激活。事实上,HFD下Vps37a的长时间降低导致胰岛素诱导的p-AKT活化减少,表明肝脏和外周IR的诱导(图4E-4J)。与Vps37a KD在野生型小鼠中的作用一致,他们观察到对照组和Vps37a KD和HFD喂养小鼠中p-PKA底物和p-Creb的丰度增加(图4K和4L)。这些结果表明,Vps37a的耗竭通过过度激活肝脏PKA/Creb信号而诱导高血糖并降低葡萄糖耐量,从而突出了Vps37a对HFD喂养小鼠葡萄糖稳态维持的贡献。


图4 HFD小鼠中的Vps37a KD诱导高血糖而不改变脂质代谢
Vps37a作为ESCRT-I的成员,参与将泛素化膜受体导向溶酶体进行降解,这个角色需要整个复合体的功能完整。为了测试Vps37a KD的作用是否通过失稳ESCRT-I介导,他们测量了其他复合物成员的丰度。有趣的是,Vps37a KD诱导的Vps37c蛋白水平降低了50%,而Vps37b略有降低,观察到的变化是由于蛋白质周转,因为所有ESCRT-I成员的mRNA水平未受影响(图5A-5C)。相比之下,Tsg101的KD导致Vps37a蛋白水平降低(图5D和5E)。这些数据表明,Vps37a的代谢作用与ESCRT-I稳定性无关。
由于Vps37a似乎调节早期到晚期的内体运输,并且其代谢作用是Gcgr依赖性的,他们假设Vps37a在Gcgr运输和信号传导中起作用。为了研究Gcgr的细胞内分布和转运,他们开发了一种荧光Cy5胰高血糖素激动剂,使其能跟踪内源性表面并用Cy5胰高血糖素内化Gcgr。为了研究Vps37a是否参与Gcgr转运,他们分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Vps37a与Cy5胰高血糖素在原代人肝细胞中的共定位。有趣的是,Cy5胰高血糖素内化1小时导致标记的胰高血糖激素与VPS37A共定位25%,2小时后降低(图5F和5H)。基于与LAMP1的共定位,这种减少与溶酶体中其丰度增加高达60%有关(图5G和5I),表明其在后期时间点的降解增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发现在胰高血糖素刺激条件下,Vps37a与Gcgr有特异性相互作用(图5J)。总之,这些数据有力地支持了Vps37a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介导Gcgr贩运的作用。


图5 Vps37a与Gcgr相互作用
为了测试Vps37a的丢失是否对Cy5胰高血糖素标记的Gcgr的细胞内分布有影响,他们测量了Vps37a KD上Gcgr的表面和内部池。值得注意的是,Vps37a的KD使PM Gcgr水平降低了40%(图6A和6B),并且基于6小时内连续摄取Cy5胰腺高血糖素,细胞内池增加了3倍(图6C和6D)。因此,Vps37a耗竭将受体定位转移到细胞内隔室。为了检验它们的身份,他们分析了Cy5胰高血糖素与内化EGF、Eea1、Lamp1和再循环内体标记物Rab11的共定位(图6E-6H)。有趣的是,Vps37a KD分别导致与EGF和Eea1的共定位增加40%和50%(图6I和6J),而与Lamp1的共定位减少60%(图6K),这与增强的内体和减少的溶酶体定位一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观察到Vps37a KD下Rab11阳性再循环内体的数量减少(图6H)。这些数据表明,Vps37a KD后,Rab11阳性内体中Gcgr的额外积累可能有助于受体表面表达的减少(图6L)。这些数据表明Gcgr在Vps37a KD上被延迟运输到溶酶体,导致其在早期和部分再循环的内体中的丰度增加。

图6 Vps37a KD导致Gcgr在内体中积累
总之,该研究确定了Vps37a和ESCRT-I在调节肝脏Gcgr信号中的生理作用,有可能在不影响脂肪酸氧化的情况下降低循环血糖水平。然而,他们的研究并没有解决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尽管引入Vps37a有可能降低循环葡萄糖水平,但它需要整个ESCRT-I复合物的集体功能。这表明ESCRT-I对代谢稳态的贡献更为复杂。此外,还需要进行研究以剖析Gcgr的细胞内贩运是如何被调控的,而不仅仅是Vps37a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amuel VT, Shulman GI. The pathogenesi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tegrating signaling pathways and substrate flux. J Clin Invest. 2016 Jan;126(1):12-22. doi: 10.1172/JCI77812. Epub 2016 Jan 4. PMID: 26727229; PMCID: PMC4701542.
[2] Zeigerer A, Sekar R, Kleinert M, Nason S, Habegger KM, Müller TD. Glucagon's Metabolic Ac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Compr Physiol. 2021 Apr 1;11(2):1759-1783. doi: 10.1002/cphy.c200013. PMID: 33792899; PMCID: PMC8513137.
[3] Eichel K, von Zastrow M. Subcellular Organization of GPCR Signaling. Trends Pharmacol Sci. 2018 Feb;39(2):200-208. doi: 10.1016/j.tips.2017.11.009. Epub 2018 Jan 28. PMID: 29478570; PMCID: PMC5830169.
[4] Zhao GN, Zhang P, Gong J, Zhang XJ, Wang PX, Yin M, Jiang Z, Shen LJ, Ji YX, Tong J, Wang Y, Wei QF, Wang Y, Zhu XY, Zhang X, Fang J, Xie Q, She ZG, Wang Z, Huang Z, Li H. Tmbim1 is a multivesicular body regulator that protects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and monkeys by targeting the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Tlr4. Nat Med. 2017 Jun;23(6):742-752. doi: 10.1038/nm.4334. Epub 2017 May 8. PMID: 28481357.
[5] Berg KA, Clarke WP. Making Sense of Pharmacology: Inverse Agonism and Functional Selectivity.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18 Oct 1;21(10):962-977. doi: 10.1093/ijnp/pyy071. PMID: 30085126; PMCID: PMC6165953.
[6] Janah L, Kjeldsen S, Galsgaard KD, Winther-Sørensen M, Stojanovska E, Pedersen J, Knop FK, Holst JJ, Wewer Albrechtsen NJ. Glucagon Receptor Signaling and Glucagon Resistance. Int J Mol Sci. 2019 Jul 5;20(13):3314. doi: 10.3390/ijms20133314. PMID: 31284506; PMCID: PMC6651628.